吸烟引起的疾病
1、多种癌症与吸烟有关,如肺癌、消化道癌症、泌尿系统癌症等等,其中,肺癌首当其冲。据统计,85%的肺癌与香烟有关。
2、在众多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吸烟是最主要的一个。较不吸烟相比,吸烟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增高了2-6倍,而且与吸烟数量正相关,吸烟不但能引发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还能直接引起冠脉动脉痉挛及损伤心肌。
3、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吸烟者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能直接损伤气道,并诱发肺气肿。青少年哮喘也和吸烟有明显关系。
4、吸烟增加牙周炎、白内障、消化道溃疡、痴呆的发病风险,影响手术伤口愈合,加速皮肤老化等等。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位死因,每年导致1700万人死亡,其中接近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烟草使用及二手烟暴露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研究发现,即使吸烟者每日吸烟不到5支,其患冠心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升高。每年烟草使用导致510万人死亡,此外,每年还有60万非吸烟者死于二手烟暴露 。全球10%的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戒烟可降低吸烟者患心肌梗死及中风的风险 。对于吸烟的冠心病患者,戒烟可使病死的风险降低约36%,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降低约32%。吸烟者患中风的风险约为非吸烟者的1.5倍,而戒烟后5年,吸烟者患中风的风险可降低 至非吸烟者的水平。
中国是烟草流行的重灾区,因而成为全球遏制烟草流行工作的主战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消费的卷烟量占世界总量的 44%。中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许多人正处于青壮年时期。 购买卷烟增加了低收入吸烟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而烟草使用导致的疾病、残疾和死亡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减缓这一发展趋势,本世纪将有超过2亿中国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导致经济生产力下降和数千万人沦于贫困,进一步加剧不断扩大的不平等,中国将无力承担烟草使用导致的健康及其他方面(社会、经济、环境)的损失。
同学们也知道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已成为严重是全球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据外媒报道,对中国超过4.4万名新冠病毒患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更容易死于与这种感染有关的疾病,原因可能与吸烟有关。有专家表示,流感感染导致呼吸道发炎,有时甚至引起肺部发炎。如果再加上烟雾引起的炎症,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后果将更大。这个原理对于新冠病毒同样适用。报道指出,尽管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积累更多的证据,但专家一致认为,吸烟或使用电子烟会加剧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
一方面,经常吸烟容易伤害到吸烟者呼吸系统,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脆弱的肺部很难再承受新冠肺炎袭击。另一方面,吸烟与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有重要关系,即新冠肺炎患者伴有其他疾病时,容易转为重症。这意味着长期吸烟的新冠肺炎患者,不仅自身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命健康风险,或许承受更多病痛,而且也增加了医生的救治难度,以及增加了治疗成本。所以,世卫组织负责人公开呼吁人们戒烟戒酒来抵御新冠病毒。我们应当以疫情为契机加快推进戒烟控烟。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生产生活逐步走向正常,但对疫情不可麻痹大意。正如国家卫健委发言人所言,我国仍面临本土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引起零星散发或局部暴发双重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戒烟控烟也应该纳入防控疫情的“组合拳”中。
首先,要以疫情为由引导吸烟者及时戒烟。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吸烟者逾3亿。吸烟者不仅伤害自己健康,而且制造的二手烟容易伤害身边人健康。以前吸烟者可能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有限,此次研究发现吸烟人群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比例更高,有望引起吸烟者重视。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的卫生习惯已经得到改善,这说明疫情是能唤醒人的健康意识。那么也应以疫情唤醒戒烟意识。
其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即压缩吸烟空间,减少吸烟危害,创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中国于2003年11月10日正式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控烟工作既需要政府在法律法规方面有所推进,也需要公众对吸烟危害有更加清醒的认知,理解控烟的意义和作用。健康的身体需要有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遵守《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规定,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内吸烟,希望同学们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禁烟、控烟活动,远离烟草危害,共同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学习环境。
文章录入: 录入时间: 2020-05-26 点击数: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