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有3亿吸烟者,7.4亿人受到二手烟危害,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每6秒钟即有一个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吸烟者不但损害自身的健康,同时二手烟暴露极为普遍。非吸烟人群死亡人数也达到了惊人。烟草烟雾中含有数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它们有些是以其原型损害人体,有些则是在体外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衍化出新的有害物质后损害人体,其引起肺癌等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严重疾病。我国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肺癌已经成为累计危险性最高的癌症。如何防控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社会迫在眉睫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答案是“戒烟”,“吸烟是肺癌发病的第一元凶,超过八成的肺癌病人死亡与吸烟相关。如果真能实现全面禁烟,降低肺癌的发病率会容易得多。”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自2010年3月1日起实施。条例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进一步明确了禁烟的范围和区域,《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上海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既是对二手烟暴露人群的保护,也是对吸烟人群的提醒。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已经广为公众所知,但是仍有很多人怀着侥幸和自我蒙蔽的心态继续吸烟,对室内控烟标识视而不见,使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处于高危的状态。控烟工作既需要政府在法律法规方面有所推进,也需要公众对吸烟危害有更加清醒的认知,理解控烟的意义和作用。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香烟的危害:
烟草让肺癌成为“常客”
为什么肺癌是国人生命最大的威胁?有两个个数字能说明问题,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10%;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和其他的恶性肿瘤不同,医学界对于诱发肺癌的原因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了,但是,这些年来其发病率居然还能‘屡创新高’,实在令人痛心,吸烟是肺癌的第一危险因素。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烟草燃烧过程中可释放出60多种致癌物质,其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砷、苯及亚硝胺等,与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这些毒素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损害,进而导致癌变。随着烟草摄入量的增加,肺癌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而且患上肺癌后,吸烟者的死亡风险也远远高于不吸烟者。具体说来,男性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特别是每天超过20支烟,烟龄超过20年的烟民更应提高警惕。”
“二手烟”“三手烟”危害更大
此外,近年来“女式香烟”和号称“含尼古丁少”的低焦油烟成了女性朋友和时尚人群的“新宠”,但说到诱发肺癌的“潜力”,这类新产品却一点都不会输给“前辈”。对于吸烟者的家人来说,“二手烟”甚至“三手烟”都是他们健康的威胁。“二手烟”这一名称最早在1996年就出现了,可惜一直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手烟”是指每周至少有1次接触15分钟以上的环境烟草烟雾。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每天吸入二手烟的时间超过15分钟,其患肺癌的几率与抽烟者是一样的。而“三手烟”是指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烟残留物。有数据显示,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出6倍。“丈夫吸烟,妻子患肺癌的危险会增加30%;儿童吸入‘二手烟’,不但会影响发育,还容易诱发气管炎、肺炎,甚至肿瘤等一系列疾病。真可以说是‘一人吸烟,全家遭难。’
控烟就是控癌
我国目前仍然是烟草消费的“第一大国”,吸烟者约有3.5亿,而且出现了明显的低龄化倾向,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1984年的22.4岁下降为19.7岁。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愈发沉重的疾病负担。“肺癌死亡率的上升,都在吸烟流行20~30年后出现。中国烟草消费在上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因此,在未来的20~30年,肺癌等疾病的死亡率会继续上升。”但不管怎样,即使吸烟者从中年时期开始戒烟,也可减少肺癌风险;而如果中年以前戒烟,可使烟草所致肺癌风险减少超过90%。因而,对吸烟者而言,何时戒烟都不晚,但越早越好。“其实,现在防控肺癌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治疗手段能够取得多大的突破,而在于控烟运动最终能否取得成功。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控烟就是控癌。”这句话可能代表了肺癌防治专家的心声。
吸烟不仅仅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等),还会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影响生殖和胎儿正常发育,以及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口腔疾病等等。而最让人感到害怕的便是癌症,烟草烟雾中含有已知的致癌物就有69种,这些致癌物导致细胞癌变引发恶性肿瘤。有些吸烟人员认为通过改吸“低焦油卷烟”便可高枕无忧了,但实际上“低焦油卷烟”并不能降低患癌风险。研究表明,戒烟可以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戒烟时间越长,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越多。而且吸烟并不是只会导致肺癌,目前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吸烟还可以导致口腔和鼻咽部恶性肿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和宫颈癌等癌症。此外,还有证据提示吸烟还可以导致结直肠癌、乳腺癌和急性白血病。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就越高。近年来不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尽管目前具体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但避免被动吸烟也应引起公众高度重视。
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和预后相关,这已经是研究者们的共识。而肺癌的危险性与吸烟的多种因素有关,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烟量、开始吸烟年龄和吸烟年限:吸烟量愈大,开始吸烟年龄愈早,吸烟年限愈长,则肺癌危险性愈高。不论男性女性,当吸烟年限确定后,肺癌相对危险度随日吸烟量增多而上升;当日吸烟量确定后,相对危险度随吸烟年限延长而上升。日吸烟量多且吸烟年限长者其相对危险度特别高。
2. 戒烟:戒烟后随戒烟年数增加,肺癌危险性不再继续上升,而会有所下降,但吸烟经历的致肺癌效应不会完全消失。
3. 烟草的不同制品、卷烟的不同类型与肺癌危险性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吸卷烟者肺癌危险性最高,仅抽雪茄或烟斗者危险性较低。长期吸带过滤嘴或低焦油卷烟者其肺癌危险性比吸不带过滤嘴或高焦油卷烟者减40%~50%。吸烟虽与肺癌各种组织学类型或多或少都有关系,但与肺鳞癌、小细胞癌关系的密切程度远大于肺腺癌。曾有报导,吸带过滤嘴卷烟似能降低肺鳞癌危险性,但并不降低肺腺癌危险性。过滤嘴能过滤掉易沉积于大支气管上的烟雾中大的粒子,使易发生鳞癌的大支气管部位上大粒子的沉积量减少。但吸过滤嘴烟吸入的尼古丁水平低,由于需要代偿性地吸入尼古丁,迫使吸的深度加深,从而使烟雾深入达腺癌常发生的肺周围区。此外,有报告低焦油烟含有较高水平的硝酸盐,从而产生较高水平的烟草特有的亚硝胺,这类亚硝胺在动物模型上能诱导腺癌的发生。
4. 被动吸烟:不吸烟者每日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者定为被动吸烟,它是指亿万不愿吸烟的人无可奈何地吸入别人吐出来的夹有大量卷烟毒性物质的空气,可能遭致与吸烟者同样的病症,承受与吸烟者相似的隐痛。吸烟所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即吸烟者吸入口内的烟),和支流烟(即烟草点燃外冒的烟)。支流烟比通过主流烟所含的烟草燃烧成分更多。其中一氧化碳,支流烟是主流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苯并芘是4倍;氨是46倍;亚硝胺是50倍。据计算,在通风不良的场所,不吸烟者1小时内吸入的烟量,平均相当于吸入1支卷烟的剂量。但环境烟雾是一个轻微的肺癌诱发因素,它导致肺癌的危险性会随着在烟雾环境暴露的终止而降低。这就意味着减少吸烟不但使吸烟者受益,也可以使与他们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受益。根据研究我们发现患肺癌死亡的不吸烟者,呼吸道上皮细胞出现异化的比例约为60%,长期吸烟者则高达90%以上。在对一些疗法的反应上,不吸烟者对某些药物反应更好,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抑制剂是压制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因此,反对吸烟是预防肺癌的核心。这就要求不但尽量不要吸烟,也不要让自己吸上二手烟,即使在公共场所也应设法避开那些吞云吐雾者,以避免受到二手烟的危害。远离香烟与烟雾是最为明智之举。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可降低肺癌危险性。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可能有保护作用。富含维生素C、E和硒的饮食以及经常体力活动也能降低肺癌危险性。健康的身体需要有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遵守《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规定,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内吸烟,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吸烟,并早日戒烟,共同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工作环境。
同学们让我们远离烟草危害,走向健康生活,无烟校园,人人有责。
文章录入: 录入时间: 2022-10-27 点击数: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