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星闪耀申城,志愿精神传遍四中
——上海四中承办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海赛区)颁奖典礼
梁李人杰
寒流刚过,天气尚未完全回暖,但谁也挡不住阳光照耀大地,2017年2月25日的上海四中的校园可谓活力满满,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上海赛区)的颁奖典礼在阶梯教室隆重举行,来自全市的语文学科诸多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同学们齐聚一堂。为了使活动更好、更有序地进行,上海四中30位同学放弃了周末休息的时间,来到学校担任志愿者。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活跃在四中的各个角落——校门口有负责迎宾引导的“门面担当”;启明楼前的签到处也有同学亲切地分发优秀作文选和相关资料;入口处,“您好,欢迎来到四中。请往里走,谢谢!”一样的话重复了无数遍,但每一遍都饱含着四中学子对八方来客的诚挚欢迎;会场内,负责维持秩序的同学更是一丝不苟,引导同学和老师及嘉宾们在指定区域就座。
此次颁发的奖项包括特等奖、单项奖、优秀指导老师、“文学之星”提名奖和“文学之星”奖。颁奖典礼上,老师们为获奖的指导老师和同学颁发了证书与奖状,以此鼓励同学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喜爱以及对于本次大赛的主题“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探索。王大老师的发言中指出,竞赛作文要求新,千篇一律实在单调无聊,形式多样、涉及面广的生活小事却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只有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才能让作品真正展现出文学的独特魅力。市西中学获奖同学代表一袭汉服登场,也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想来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般文学气韵,造就了这样一颗颗闪耀的“文学之星”。
颁奖典礼的最后环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接受了主办方送上的鲜花并上台演讲,一句“不能为了作文而作文”点出了多少热爱文学的人的心声。“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不能缺失自我。技巧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永远是人。要明白学习语文的意义,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判断力。”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闪烁着的闪光灯,举起的相机、手机,手中握着的笔,全场的听众都被老师的话感染、打动着。分布在会场各个角落、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的志愿者也侧耳倾听,收获颇丰。“文学是生命的释放,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会伴随人的一生。”文学之星闪耀申城,有幸担当志愿者的四中学子也仿佛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愈发明白,要探寻学习的真谛,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做一个有中国心、现代眼、商学脑的四中人。
幸运的是,在志愿活动结束后,全体志愿者和于漪老师一起在启明楼前合影留念,为这次的志愿者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很累,所有同学们几乎全程没有休息,但大家却觉得很开心、很充实、很满足。这次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大家对于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了新的目标,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收获满满,何尝不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呢!
摄影:朱思蓉
供稿:叶玮琳
文章录入: 录入时间: 2018-01-09 点击数:1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