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
上海市第四中学 | ||||
联系人 |
张子谦 |
手机号 |
| ||
征文作者 |
顾盛晗 |
年级 |
高一(5)班 |
指导老师 |
张子谦 |
演讲者 |
顾盛晗 |
年级 |
高一(5)班 |
指导老师 |
张子谦 |
征文篇目名称 |
金猴奋起千钧棒——《西游记》推荐 | ||||
征文内容:(可附页) 今天,我想推荐的书籍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 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无疑是经典形象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有当年大禹治水用的定海神针—金箍棒。人们都知道他在护送唐僧去天竺取经时的勇猛,机智,也知道他在天庭大闹天宫的放荡不羁。但我眼中的孙悟空可不仅限于此。 孙悟空,他知恩图报。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孙悟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五百年前他大闹天空后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唐三藏只是撕去了符咒,让孙悟空重获自由罢了。就这点微不足道的恩情,他竟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途中,他斩妖除魔,明察秋毫,为了唐僧有时竟舍命相救,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可能是他被五行山压得太久了,便把唐僧看做他的救命恩人,让他免受被时间折磨的痛苦。 孙悟空,他忠诚。记得那次,唐僧因为八戒的言语误以为白骨精只是老百姓,便认定孙悟空胡乱杀掉了三个人,赶他走。孙悟空不管如何辩解都无法动摇师傅厌恶他的情感。无奈之下,他被迫离去。在他走之前他变出了几个假的孙悟空向唐僧行礼。之后就去找了观音菩萨。孙悟空走的时候,听着海声,眼泪不住地往下落。脑海中回想着自己保护师傅的场景,内心如此悲伤!后来唐僧遇险,孙悟空得知后立马去营救唐僧,完全不顾唐僧之前对他的反感,不在乎唐僧再次对他念起那烦人的紧箍咒,只是一味地想要保护自己的师傅,自己的恩人。 孙悟空,他坚持。在陪唐僧取经的路上,他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但从未放弃过,可不像孙悟空的二师弟,天天喊着解散。孙悟空很骄傲,他大闹天宫,可他并不急躁。他有耐心,不管自己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几次,依然会努力将师傅从妖怪手中救出来。即使是唐僧天天对着他念着紧箍咒,估计孙悟空他依然不会离开师傅身旁。因为他的使命就是保护师傅的安全,他不想中途放弃,因为他保护的那个人就是他的师傅,是他的恩人。 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从师傅这个出家人身上学到了许多:慈悲,宽容……取经前,他大闹天宫,取经后,他普度众生。长路漫漫,他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品尝了被抛弃的孤独,这才是真正的齐天大圣! 其实《西游记》中的人物各个都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相信你读罢之后也会有独特的感受。
|
2017中小学生“好书推介”比赛参赛表
学校 |
上海市第四中学 | ||||
联系人 |
张子谦 |
手机号 |
| ||
征文作者 |
万恒旭 |
年级 |
七年级 |
指导老师 |
张子谦 |
演讲者 |
万恒旭 |
年级 |
七年级 |
指导老师 |
张子谦 |
征文篇目名称 |
节物风光不相待——述《京范儿》 | ||||
征文内容:(可附页) 节物风光不相待——述《京范儿》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我曾听过一个北京,我曾梦过一个北京,但回首现在我的北京,不过梦里罢。 我今天想让大家去品读的书正是崔岱远笔下的京范儿。 都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韵致,一个地方的人又有一个地方的人的品性,这种韵致和品性相互影响着,共同滋养出了属于这一方水土的人文精神。而这人文精神也正是此书的韵。 在北京城里没有深厚的泥土,更没有那高山大河,北京城是由人构想又经人工兴建起来的,是六百年前十万工匠,百万逸夫在这里盖起了光彩绚丽的紫禁城,紫禁城周围的皇城圈里绿水蜿蜒,寺庙雄伟,树木葱茏茂密的园林宛如仙境。皇城之外,青砖灰瓦勾勒出的胡同群落交有致,一排排瓦垄犹如凝固的排浪涌向遥远的天际线。北京城就是用一砖一瓦盖出来的一个梦,是书中所绘给我的一个梦,是先人们心底里近乎完美的一个梦。 其实,这梦所讲的也并不深,就是住家户儿,是五行八作,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而那些灵动的生活和琐碎的规矩就是文化。 在翻阅间,我梦随我上了楼顶的平台,面前仿佛就是波平浪静的什沙海,背后就是雄伟的鼓楼,再远一些就是清俊的钟楼。钟鼓楼间还保留着我做梦的那个院子,哪里的砖瓦还刻着我的幻想,希望。 这本书写给了我一个真北京,一个北京孩子心底里的北京,那里有蓝天,白鸽,红墙,灰瓦。哪里的老街坊们不紧不慢行走在胡同里夕阳下长长的光影间,永远礼貌客气,永远干净体面,永远恬淡随和,带着京范儿,过着简单而讲究的日子, 我知道,那个北京是不朽的!
|
2017中小学生“好书推介”比赛参赛表
学校 |
上海市第四中学 | ||||
联系人 |
张子谦 |
手机号 |
| ||
征文作者 |
邹乐 |
年级 |
高一(5)班 |
指导老师 |
张子谦老师 |
演讲者 |
邹乐 |
年级 |
高一(5)班 |
指导老师 |
张子谦老师 |
征文篇目名称 |
孩提.书.生活 ——《朝花夕拾》推荐 | ||||
征文内容:(可附页) 孩提.书.生活 “人有选择生活的权利,看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事,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是鲁迅先生所著的《朝花夕拾》。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充满诗意的标题吧。“朝花夕拾”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的是鲁迅先生在暮年时期回味幼年时童真的味道,或许那味道已在他心头萦绕良久,终慢慢漾开。 这本书是由一件件故事串联在一起的。细细品读每一篇文章,总有几个“意外的惊喜”,将你拉入自己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章,字里行间透露出鲁迅对童年时期的向往,并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百草园,无不让人心弛神往。或许是文章十分传神,我也回忆起小时候与伙伴在公园玩耍的情景。童真童趣引起我的共鸣,同时也感染了我,它教会了我如何用孩子天真烂漫的眼光去看待身边一切事物。生活就该是如此多姿多彩的。 “枯燥无味”或许是鲁迅先生对于书屋的诠释吧。但他总会“忙里偷闲”,找到课余的那一份乐趣。一起折腊梅,寻蝉壳,一幅幅动感的画面在脑海里播放着。霎时觉得学会“苦中作乐”,也不失为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 《藤野先生》一章,在一个个片断中,凸显出藤野先生的耐心细致,严谨求实,以及对同学没有偏见的特点。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老师,有时严厉,但换一个角度思考,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给予着我们鼓励。生活中或许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才能更全面吧! 老舍曾这样评价鲁迅“他会把最简单的语言调动的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一篇文章,不需要华丽的文章,更多的是平淡的文字中所表露出的真情。鲁迅先生用最精简却又最有力的文字,感染着我们,不仅是教会我们如何读书,更是教会我们如何更乐观的去面对生活。 所以“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用心去阅读《朝花夕拾》,或许你会收获更多的感悟。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纸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做“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缩影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画的成绩却不少,最成片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一段故事,一本书,诠释出生活的真谛;一幅画面,一个人,浓缩成了书籍的精华。
|
文章录入: 录入时间: 2018-01-10 点击数:1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