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研磨课,齐心协力共成长
上海市第四中学 杨寅婷
在我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过明朗与迷惑,经历过失败的体验,也饱尝过成功的喜悦。十年教学的过程是我不断学习、不断迎接挑战和磨练自我的过程。我的体会是:要做不断进取的学习者;做先进理念的实践者;做团队进步的促进者。
非常感谢学校在喜迎我校150周年校庆之际能为我们提供公开展示的平台,在预报名阶段,我们初中英语组四位老师便纷纷积极报名参加。教学实践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活动形式,我们带着美好的期待来,期待这次主题式教研活动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取教学的智慧和养料。长达一个多月的思课、磨课和研课,我们教研组秉承 ‘参与、实践、合作和创新’的教研理念,最终非常高效和出色的完成了3节区级展示课,1节校级展示课。在课后的教研交流中,我们初中英语团队得到了教研员和外校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参与:全员参与,高效教研
上海市“二期课改“明确提出要加强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基础教育实现现代化。英语教研活动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本次教研的形式采用的是主题式教研,结合学情和教学要求,我们的主题则定为“合理开发运用牛津教材,实施有益的课堂教学” ;这种主题式教研方向明确,可依靠大家的教学智慧来思考和解决某个教学任务或问题,也方便教师共享教研的成果。因此,在开学初教研组会议上,在明确了我们此项活动的要求和意义后,得到了所有组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经过各组的推选和自荐,张小丽,胡敏、赵晓洁和我4人最终成为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展示者。之后便开始了我们紧张、反复而有益的说课、磨课及试教过程。无论是对于开课老师而言,还是组内其他老师而言,从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转变成一组人共同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学活动的行为,是我们开展有效、高效教研的前提和保证。本次活动能顺利及高质量的实施和开展离不开我们全组人的共同的参与和努力。
实践与合作:群策群力,互动教研
在各备课组长的带领和组织下,在教研员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组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基本要求,在各备课组内开展了一系列说课、磨课和试教的活动。每一节展示课后是聚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老师们潜心研究英语教学基本理论的成果、是我们老师们对于教学环节再认识的过程、是我们老师们将具体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和意见转化为教师教学行动的教学过程。以下是我们准备过程中的一些值得记录的镜头:
【镜头回放1】先说后教,集体备课
我们的磨课分三个阶段进行,在正式进入试教前,每位展示的老师各自先后在各备课组内和教研组长处进行说课,说课过程中我们要求说目标、说重点、说难点、说特点;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说作业。备课是说课的基础和前提,从静态的书面备课到动态的说课,我们4位教师就围绕着自己的教学课题,就关于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接下来,我们便进入了正式试讲的阶段。在深入到每个备课组听试讲的过程中,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整改并调整需要改进的环节,大到课时的语境设计,小到板书的细枝末节,各备课组内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为开课老师出谋献策。黄健老师和王申夏老师老师两位备课组长积极安排和组织组内听评课活动以及对试讲班级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促使我们组内的磨课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最后,我们积极联系了区初中英语教研员朱世玮老师,于10.18和10.23先后两次对我们三位开课老师进行了听课和指导,给我们的课给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镜头回放2】专家引领,能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业的引领,没有专业引领的教研活动很可能成为低水平层次的反复。通过与专家的互动教研,一是帮助我们深化教研内容,获得专家的具体指导;二是获得更多更新的教学咨询和理念。在第一次听课后,教研员肯定了我们对教材中要“教什么”的理解与把握,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么教”,如何基于单元设计来进行课型的调整、教法的改变和内容的补充。于是,我们组内又开始了第二轮的一团忙乎,开课老师们基于主题和标准,从头开始,再备、再说、再试、再磨,加班加点地按照要求完善着教学的每个环节、撰写着教案的一字一句。直到教研员第二次来,又是满满当当的一个上午,留在这纸上的是这目不暇接的听评课笔记,而留到老师心里的却是宝贵之至的教学启示。
【镜头回放3】齐心并力,教学展示
在充分的前期准备过后,我们终于迎来了10.25日的全区教学公开展示。由邱娜萍老师、陶莉老师和施思老师组成的引导小队在校门口井然有序的组织来访教师签到、领取教案、进入教室;其余老师分别进入各教室参与观课活动。我们的课精彩纷呈,切合主题,基于基础,而又创新立意。在课后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教研员也是给予了我们此次展示活动高度的评价,她表示三位老师的展示远超预期,效果极佳。
创新:革故鼎新,深化教研
本次展示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我们通过专家点拨,共同探讨研究后对初中英语牛津教材的合理运用,所谓的合理运用就是摒弃教学设计的老套路,重新从教材和学生本身出发,看学生缺什么、需要学生么、爱学什么,从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再研读,对课型及教法进行再思考。胡敏老师整合教材,选取核心,联系实际;张小丽老师调整教学任务,关注学生语言生成和组织;赵晓洁老师基于学情,补充教材内容,补足学生能力需求。每节课都让我们每位老师有所收益、有所思考。之后我们进行了后续的组内交流,三位老师及时撰写了课例分析,其余老师也纷纷递交了观课感想,在互动中我们分享研究成果,在分享成果的喜悦中我们感知了团队的力量。通过钻研,我们设计了合理教学方案;通过展示,我们历练了课堂教学本领;通过观摩,我们感悟了课堂教学真谛;通过反思,我们提高了研究意识和能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初中英语教研组目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带动和凝聚整个团队心朝一处去,力往一块使;学无止境,教艺无涯,我们会继续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力争在教学研究中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文章录入: 录入时间: 2018-01-10 点击数: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