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职业规划主题班会反馈
张子谦
一、召开背景
这堂主题班会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就是围绕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所展开的。
我们知道,职业规划在发达国家是非常受到重视,会有专门课程和人员对学生生涯职业规划进行引导和培养。比如英美日等国家,早在20世纪中后期,就把职业生涯指导正式地列入学校的教育计划。他们注意从小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灌输而且要求相关社会各部门要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规划就起步比较晚,像我读书的时候其实仅仅在大学毕业前,学校才象征性的进行一次入职指导。也就造成了大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定位模糊,更别提高中生了。在课前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班中36人的职业规划情况。而问卷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同学仅仅只有美好的愿景,毫无职业规划的意识,甚至对想要从事的职业也不甚了解。这个结果让人震撼但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合理而尽早的职业规划能避免学生少走一些弯路,让人生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而且,在高考新政大背景下,职业规划会变得更紧迫而重要,可以合理安排学习科目间的时间,让学习变得更高效。因此,我校成立了“双师”团队,也就是教师和职业规划师的结合,团队在俞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两年间,在团队成员的通力协作下,“双师”团队已形成指导方案,为本节主题班会的开展奠定指导策略和理论依据。而且作为高中起始年级,我希望在高中一开始,就能帮助学生埋下这课种子。因此在这节课中通过职业规划这样一个手段,希望能够让学生在高中三年有个为之奋斗的目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二、教学目标达成度
作为一节职业规划的主题班会,既要有方法手段的落实,也需要德育目标的浸润,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认识职业规划重要性,树立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的人生观。
2.实现对自我兴趣、能力、目标有准确定位,初步进行高中生生涯职业规划
从整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其实是围绕着三叶草模型理论展开的,也就是一个完美的职业需要兴趣、能力、价值三方面构成的。兴趣是学生已经唯一考量的因素。那这堂课的重点就在于:其一,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时要和自己的能力挂钩并对于自身能力做出准确的定位、对未来可发展的能力做出规划。其二,在职业中可以实现哪些人生价值,而并非仅仅考虑个人的名和利,把德育目标渗透到方法指导中去。
从课后的反馈来看,可以看到,这节课还是较有成效让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也通过霍兰德职业测试等手段培养学生对自我实现定位和评价,开始思考自己真正适合什么职业,而并非只凭兴趣来选择。此外,通过“大国工匠”周东红和“天眼之父”南仁东的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职业规划还需要考量实现人生价值。通过这些人身上可贵的品质也希望感染学生,埋下一颗有情怀、有理想的种子。
另外,因为我校商学特色背景,所以在一些环节中我融入了一些商学元素。比如,模拟面试我特意选取的是银行的面试。也在拍摄前咨询了银行的从业人员,让学生对这个行业稍微有所了解。
三、自己的收获
这次主题班会得到徐汇区德研员张鲁川老师的悉心指导。在磨课过程中,张老师的许多意见让我茅塞顿开。比如,张老师一针见血指出,班主任所上的职业规划课需要和专业的职业规划师有所不同,也就是基于对自己班级班情的了解来渗透德育目标。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确该主题班会的目标,于是将主题转化成任务,并分成了一个个步骤,既重活动生成又重情感体验,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引领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同时培养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 班会课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作为班主任应该多些指导,多些引导,多些支持学生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一节好的班会课,不在于排场要多铺张,形式要多丰富,而在于学生能否从中有所体会,有所感受,有所收获。
四、教学后的思考
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在职业规划的指导上肯定有所不足。其实,我认为,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应该仅仅由班主任完成,因为作为一个教师,对于其他职业的了解会相对片面。如果能和专业的职业规划师相协作,这会对学生的帮助更大。
文章录入: 录入时间: 2018-01-10 点击数: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