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流感活动仍处于冬季流行高峰水平,目前仍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监测到的流感病毒以乙型(Yamagata系)为主,但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上升趋势。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
一、症状
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年老体弱或有基础疾病的则可发展为肺炎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生命。
二、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异同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因此首当其冲的是鼻子。毒素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后不断繁殖,引致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病症。
普通感冒是指“鼻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所有症状都与鼻有关,如鼻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多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
三、流感的治疗原则
1、一般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进食后以温开水或温盐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2、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
要坚持预防隔离与药物治疗并重、対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基本原则包括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等。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四、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目前认为,接种疫苗和做好手卫生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流感样病人”做好手卫生,勤洗手、正确洗手,以及佩戴口罩对防止流感的传播较为重要。
1、教室应下课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而风能把病毒吹到户外,降低室内病毒的密度。 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教室垃圾及时清理,不留卫生死角,杜绝细菌病毒的滋生。
2、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备好一次性口罩,不吃他人食物,避免共用食具,避免交叉感染。
3、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4、避免受凉: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在书包里带一块干毛巾,体育活动后大量出汗,用干毛巾及时把汗擦干,棉衣穿上,以免着凉感冒。
5、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珍惜学校的体育课、体锻课、早操、活动课机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五、得过一次流感后,是不是就不会再得流感了?
初次感染流感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可维持1年左右。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即使同一型别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其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人的一生可经历多次不同型、不同亚型和不同变异株的反复感染。不同人群的免疫水平不同,发病水平也不同。
六、流感病情学校处置原则
1、学校每天会把学生的因病缺课情况上报教育局和疾控。因此,各班级请于每天第三节课前将因病缺课的同学名单及病情及时上报各校区卫生室,做到不漏报,不瞒报,特别是有发烧的学生不能带病上课。
2,病愈复课进教室前,先到卫生室复测体温,正常了才能进教室。
3,若年级或班级集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我们将根据疾控指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最后,请同学们重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互相提醒,杜绝不卫生的行为,以健康的体魄直面人生。
文章录入: 录入时间: 2018-02-27 点击数: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