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近视不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人们观察了解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的窗口,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每一个人的良好愿望。据估计,人类获得知识信息的85%来自于视觉器官——眼睛,这对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儿童青少年就显得更为重要。
视力是中心视力的简称,即视敏度,是指人识别物体形状和位置所需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是形觉组成部分。形觉包括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俗称视野)。整个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从感光到成像任何一部分出现毛病,都会影响视力。例如,角膜——照相机的镜头,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俗称“黑眼球”,如果角膜发炎或者受损严重,影响角膜深层组织,则会留下瘢痕,严重的是瓷白色,好似镜头上的霉斑,影响视力;晶状体——照相机的全自动变焦镜头,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看远,全靠晶状体的调节,都会影响视力;视网膜——就像胶卷,起感光作用,视网膜发生病变,如同胶卷出了问题,使图像变的模糊不清。综上所述,这些都造成视力不良。
临床上,裸视视力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低于1.0(对数视力表低于5.0),一般称为视力不良。造成视力不良的原因很多,如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及其他眼病,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大多数是近视眼。
视力包括远视力和近视力。远视力检查,受检者坐在距离视力表
二、近视眼症状及患病情况
何谓近视眼?简而言之,是指眼睛看远模糊看近清楚的一种屈光状态。临床上凡远视力检查低于正常,即低于国际标准视力表1.0(对数视力表低于5.0)近视力检查正常,称为近视。一般需进一步做屈光检查(俗称验光)后,方可确证是否患近视眼。
近视眼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病变性质分两类
(1) 单纯性近视眼——一般小于600度(轻、中度近视眼)
(2) 病理性近视眼——屈光度进行性加深,并伴有眼底病变,易演变成高度近视眼,一般大于600度。
近视眼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近视眼看远比较模糊,对远距离目标难以辨认,喜欢眯眼,儿童往往爱近距离看电视,看书,更加加重近视的发生。中度以上近视由于玻璃体混浊、液化而易产生飞蚊症。病理性近视眼看近看远都不很清楚,而且容易眼疲劳,过度调节造成调节痉挛,严重可出现重影、视物变形。
中国患近视眼的大约有三亿人左右,平均患病率为33.6%,2000年中小学生全国患病率为38.1%。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随着国名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近视眼也不断增加,有关调查资料表明,1949年上海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为4.35%(其中80%以上为近视眼),1999年为40.28%,50年间增加9倍多,呈上升趋势。
三、如何预防近视眼
回答这一问题前,首先要知道近视眼产生的原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中和作用的结果。科学研究发现:近视眼有种族差异,黄种人发生率最高,白种人其次,黑种人最低。同时还发现有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近视眼的,其子女近视眼发生率明显高于双亲无近视眼的子女近视眼的发生率。遗传因素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前提,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近视眼的环境因素很多,最主要原因是长时间视近工作,其他还有不良用眼习惯、照明条件、体格和健康状况、饮食与营养等。
(1);坚持正确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一尺”即眼与书本距离要保持一尺左右;“一寸”即握笔时,食指离笔尖一寸;“一拳”即胸口离桌沿一拳。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40-50分钟左右,应休息一下眼睛,或闭目养神或做眼保健操,也可到室外运动或向远处眺望。
(2)不要在光线昏暗和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或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不玩或少玩游戏机
(3)、坚持做眼保健操,每天两次。做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手法、穴位准确、力度适当。
(4)、减轻学习负担,改善学习环境。要保证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生学习应有合适的桌椅,家庭除室内照明灯外,桌上应有一盏台灯,光线来自左前方为宜。
(5)发现视力不良,及时防治。
(6)均衡营养,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营养全面;多吃蔬菜瓜果,常吃富含维生素A食品(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枇杷等)。少食刺激性食物,如大蒜、生葱、生姜、辣椒、芥末、花椒、胡椒、咖喱、小茴香、桂皮、白酒、浓茶、咖啡等。
(7)保证睡眠、加强锻炼。睡眠要充足,保证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8)多到户外活动,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
文章录入: 录入时间: 2018-03-20 点击数: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