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职校、幼托机构:
当前进入春季,正值发生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水痘、猩红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切实将校园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区学校传染病防控处置和报告流程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加强学生晨检、巡检工作。
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强晨检巡检工作,在晨间健康检查或每日健康巡查时,一旦发现老师、学生或工作人员出现不适症状,应根据情况劝其及时至医院就诊或在家中休息,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附件3、附件4),痊愈后才可以复课或复工。
二、严格落实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记录、返校制度。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职校应切实执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制度,落实学校疑似传染病症状或相关信息报送职责。对因病缺勤教职工、学生和幼儿,各校(园)加强病因追查和记录工作,患病教职工、学生和幼儿均按照各传染病的返校标准才可以复课或复工。发生疫情的学校和托幼机构不得组织校内或校外聚集性的集体活动。
三、加强信息报送。各校(园)在每天15:00前通过《因病缺勤上报系统》完成晨检信息的上报工作,当发现疑似发热、腹泻或呕吐聚集性病例、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急性结膜炎等各类疑似传染病病例时,应第一时间报告教育局安全中心学校卫生组和所在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一例上报一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同时由卫生部门组织调查核实,学校和涉及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的个人,应当接受并配合调查核实。
四、教学场所保持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消毒及传染病期间的消毒工作。为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各校(园)对教室及集中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应切实按照规定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落实现场消毒。一旦发现呕吐情况,一定要及时疏散学生,封闭呕吐场所,并由专人正确使用呕吐处置包对呕吐物及呕吐场所进行消毒和处置(各上课教室要求配备呕吐包)。同时,传染病病人就诊、密切接触者健康管理,落实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另外,适当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并督促学生勤洗手。
五、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宣教工作。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职校应加强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一旦发生疑似传染病病例或聚集性疫情时,应加强家长风险沟通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等措施,做好舆情控制。同时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多媒体、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使教职员工、保洁人员、学生和家长掌握基本预防知识,同时要求学校定期对全员(教职员工、保洁人员、学生、家长)进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处置流程的培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积极配合学校做好防控工作。
七、完善应急处置方案,配置处置物品。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以及处置流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消毒液、洗手液、呕吐处置包等处置物品。
附件1:流行性感冒宣教资料
附件2: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教资料
附件3: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
附件4:徐汇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报告处置一览表
徐汇区教育局安全事务管理中心
2019年2月18日
附件1:流行性感冒宣教资料
流感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等特征。
流感病毒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
流感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头痛、肌肉酸痛、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可传播给周围人群,甚至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在南方地区,除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外,夏季也有一个发病小高峰。
普通感冒通常起病较慢,发热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很低,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流感的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而感染。
流感的防控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勤晾晒被褥,勤换衣物,不共用毛巾手帕;
2、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3、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4、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或接触病人时戴口罩;
5、高发季节,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去公共场所最好佩戴口罩以减少被传染的可能;
疫苗接种
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
学校
在流感流行季节学校应加强晨检、消毒等工作,一旦发现流感样症状的师生,应劝其及时离校就诊或居家休息,等恢复健康后再返校。如短期内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请及时报告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徐汇区教育局安全事务管理中心;
附件2: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教资料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点
1、流行季节:整个冬季,一般10月至次年4月;
2、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健康携带者;
3、传染途径:粪口途径,也可通过气溶胶在空气中短距离播散。暴发多由食物污染引起,包括牡蛎等贝类、色拉、饮水等;
4、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在儿童和老年人人群中易引起暴发;
5、病毒抵抗力:对热、乙醚、酸稳定,高氯(1000mg/L)可杀灭病毒;
6、人体免疫力:免疫力不持久,不同型别或同型长期可重复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特点
1、以呕吐和腹泻为主,可有恶心、腹痛、乏力、脱水或发热等症状;
2、儿童呕吐普遍,成人腹泻居多;
3、潜伏期:18-72小时,平均24-48小时;
4、为自限性疾病,1-3天可自愈,部分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延长;
5、对症治疗,少见重症病例,尚无疫苗;
如何防控诺如病毒感染
(一)平时怎么避免感染诺如病毒?
学生:勤洗手、勤剪指甲;瓜果蔬菜洗后再吃;
家长:深加工贝壳类水产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
学校:做好晨检、巡检;开展预防性消毒;定期对全员进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处置流程的培训;定期清洗饮水设备。加强厨房、饮水和保洁员健康状况监测。如有异常呕吐或腹泻情况,请及时报告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徐汇区教育局安全事务管理中心;
(二)呕吐或腹泻了怎么办?
带班老师:使用消毒干巾覆盖呕吐物,同时开窗通风,疏散人群;报告卫生老师,劝说就医;
卫生老师(保洁人员):清除呕吐物或排泄物(使用呕吐包);高氯消毒污染表面;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同时相关部门报告疫情;
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居家休息,症状消失后72小时方可返校;做好家庭卫生;建议家长双休日暂停孩子的外出活动,确保孩子能最快康复或减少被传染的可能;
附件3:
常见传染病隔离期一览表(2018版)
序号 疾病名称 患者隔离期(天)
1 流感 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后48小时
2 麻疹 出疹后4天,并发肺部感染者隔离至出疹后14天
3 风疹 出疹后5天
4 水痘 全部水痘疱疹结痂、痂皮干燥后
5 猩红热 发病后10天
6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大完全消失,或发病后10天
7 流脑 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
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出血性、病毒性、细菌性) 发病后7天
9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参照手足口病处置) 症状消失后一周
10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病例: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
保育、食品从业和制水等的重点人员:症状消失后72小时+实验室检测诺如阴性
11 甲型病毒性肝炎 自发病日起三周
12 乙型病毒性肝炎 可不定隔离日期,只要病情稳定,可允许出院
13 丙型病毒性肝炎 同乙型病毒性肝炎
14 丁型病毒性肝炎 同乙型病毒性肝炎
15 戊型病毒性肝炎 自发病日起三周
16 霍乱 病例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2天粪便培养未检到霍乱弧菌
17 细菌性痢疾 症状消失粪检阴性后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
18 伤寒副伤寒 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停药1周后粪检2次阴性(间隔2-3天)
19 登革热 病程超过5天,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防蚊隔离
附件4:
徐汇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报告处置一览表(201809)
分类 三级预警疫情 二级预警疫情 一级预警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病班级隔离期
(自末例病例离校起计)
同班 同单位 同班 同单位 同班 同单位 同单位
流感样病例
(发热) 3例/1天 5例/1周 5例/1天
或8例/3天 10例/1周 8例/1天
或15例/3天 20例/1周 ≥30例/1周
或≥5例住院
或≥2例死亡 7天
肺炎 2例/2周 5例/1周 5例/2周 10例/1周 9例/2周 15例/1周 7天
水痘、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 2例/21天
(应急接种) 3例/21天 5例/21天 ≥10例/1周 21天
感染性
腹泻 3例/1天
或5例/3天 5例/1周 5例/1天
或8例/3天 10例/1周 6例/1天
或10例/3天 15例/1周 ≥20例/1周
或1例死亡 72小时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颊炎参照
手足口病处置) 1例/1周 3例/1周 4例/1周 5例/1起 (至少采样2例)或1例重症病例 ≥10例/1周 14天
猩红热 2例/1周 3例/1周 5例/1周 ≥10例/1周 12天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每日腹泻3次和/或
呕吐2次以上) 3例/1天 或5例/3天 5例/1周 5例/1天
或8例/3天 10例/1周 8例/1天
或10例/3天 15/1周 ≥20例急性肠胃炎病例/3天
为疑似爆发
≥20例诺如确诊病例/1周 为爆发 72小时
中间疫情报市疾控
6例/天,10例/3天 15例/1天
20例/3天
急性结膜炎
(出血性、病毒性、细菌性) 2例/3天 10例/3天 7天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例/2周 3例/2周
报告 学校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符合3级预警及以上级别疫情时,每达到一个疫情级别均要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区教育局和所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疾控中心学卫眼防科或消毒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疾控中心防疫计免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疾控中心
文章录入: 录入时间: 2019-02-21 点击数:9776